成語一般來自古代詩文典籍、寓言、神話以及有名的事件,一般寓意深刻,含蓄雋永。以成語起名,能使人名顯得文雅含蓄。成語一般為四字格.而漢人取名一般為三個字、兩個字(復姓可以是四個字),這樣就不能直接以成語取名,而要靈活變化使用。典故是我古代文化寶庫中的璀璨明珠,利用典故取名,可以以極其精練的兩三個字,使所要寄托的宏偉抱負、賢良品質,處世之道等豐富內容,極其含蓄雋永地表達出來,使人名顯得高尚文雅。

利用成語給寶寶起名
1、直接從成語中抽取相連的兩或三字為名
如王任重選用“任重道遠”中前兩個字而成其名。又如明代人留睿,字若愚,取之成語“大智若愚”。鄭鵬程、鄭萬里兩兄弟分別取成語“鵬程萬里”中兩個字作名。王居安,取自成語“居安思危”。盛以恒,取自成語“持之以恒”。
如果成語中的第一二三字正好是某人的姓,在這種情況下,用相連的兩三字取名,就顯得巧妙生動,耐人尋味。如四川文聯主席,著名作家馬識途,就是利用成語“老馬識途”中的后三個字而取名。又如馬行空,利用成語“天馬行空”而取名,表明自己無拘無束的天性。再如著名作家周而復,利用成語“周而復始”取名。清代文學家平步青,利用成語“平步青云”作名。方正,利用成語“賢良方正”取名。葉知秋,,利用成語“一葉知秋”取名。成于思,取自成語“行成于思”。于得水,于諧魚,取自成語“如魚得水”。
2、從成語中抽取兩三個主要字為名
這里的主要字指的是成語中起主要作用,表達主要意義的那兩三個字,而這幾個字結合起來,就能體現出成語的意義。
這樣利用成語來取名的例子較多。如:
宋世雄,“世雄”取自成語“一世之雄”。
劉德重,“德重”取自成語“德高望重”。
周義山,“義山”取自成語“義重如山”。
易了然,“了然”取自成語“一目了然”。
任卓群,“卓群”取自成語“卓然超群”。
謝質彬,取自成語“文質彬彬”。
方可畏,取自成語“后生可畏”。
方末然,取自成語“防患于未然”,“方”與“防”諧音。
謝壁瑕,取自成語“白璧無理”。
江不凡,取自成語“不同凡響”。
梁沖霄,取自成語“直沖云霄”。
馮正君,取自成語“正人君子”。
劉海粟,取自成語“滄海一粟”。
黃火青,取自成語“爐火純青”。
錢未聞,取自成語“前所未聞”。
魏 哲,字知人,取自成語“知人則哲”。
陳 群,字人鶴,取自成語“鶴立雞群”。
陳鶴齡,字鳴九,取自成語“鶴鳴九皋”。
3、化用成語人名,即不直接從成語中抽取字詞取名,而是用別的文字來表達成語意義,而又起到傳達原有意義的作用。
如,何通海,化用成語“百川歸海”“何”與“河”諧音;河就是川,通海就是歸海。
利用典故給寶寶起名
典故是我古代文化寶庫中的璀璨明珠,利用典故取名,可以以極其精練的兩三個字,使所要寄托的宏偉抱負、賢良品質,處世之道等豐富內容,極其含蓄雋永地表達出來,使人名顯得高尚文雅。
1、利用古代詩文中的典故
中國詩文浩如煙海,加上名人名家極多,名句名詩更不勝數,這就為我們取名用典提供了豐富的選擇余地。以古代詩文中的典故取名的例子很多,如:
王朝聞,著名美學家,“朝聞”出自《論語》:“朝聞道,夕死可矣!”
馬三立,著名相聲演員,“三立”語出《左傳•襄公二十四年》:
“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衰,此之謂不朽。”
蔣經國,“經國”出自曹丕《典論•論文》:“蓋文章者,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
謝冰心,現代著名作家,“冰心”出自唐王昌齡詩名句:“一片冰心在玉壺。”
莫礪鋒,“礪鋒”出自詩句“寶劍鋒從磨礪出”。
何滿子,引用宋詞同名詞牌。
紀鵬飛,“鵬飛”引用《莊子•逍遙游》:“大鵬展翅飛萬里”句。
孔學思,“學思”語出《論語》:“學而不思則閣,思而不學則殆。”
陳三省,“三省”語出《茍子•勸學篇》:“吾日三省吾身。”
于省吾,“省吾”出自《荀子•勸學篇》:“吾日三省吾身。”
徐竹心,“竹心”出自鄭板橋詩句。“徐”與“虛”諧音,徐竹心即虛竹心。
方致堯,宋代人,“致堯”出自杜甫詩句“致君堯舜上。”
李彭年,唐代人,“彭年”出自《莊子•逍遙游》中記載彭祖的事跡。
劉青山,“青山”出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張 弛,語出《禮記•雜記下》:“張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張,文,武弗為也;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
斐沖天,“沖天”出自《韓非子•喻老》:“雖無飛,飛必沖天;雖無鳴,鳴則驚人。”
陸 龍,字在田,取自“見龍在田。”
文 點,字與也,《論語》中“吾與點也。”
李宗仁,字德鄰,取自《論語》“里仁之為美:,“德不孤,必有鄰。”
潘 岳,字安仁,取自“仁者樂山”,以岳代山。
馬千里,又名馬良驥,四川書法家,語出唐韓愈《雜說•馬說》:“古之有千里馬。”
易家言,“家言”出自《史記太史公自序》:“凡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干五百字,為《太史公書》序略,以拾遺補缺,成一家之言。”
傅 楚,語出《孟子•滕文公下》:“孟子謂戴不勝曰:子欲子之王這善與?欲其子之齊語也,則使齊傅諸?使楚人傅諸?”
孟浩然,唐代著名詩人“浩然”出自《孟子》:孟子曰:“君子善養浩然之氣”。
魯 迅:原名周樹人,“樹人”出自《管子。權修》:“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
薄至清,“至清”取自《漢書•東方朔傳》:“水至清而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舒廣袖,河南電視臺節目主持人,語出毛主席詞:“寂寞嫦娥舒廣袖。”
周三余,“三余”指的是三國魏董遇謂冬、夜、陰雨正是人們可利用來讀書的余暇時間。語見《三國志。魏志•王肅傳》裴松之于飛,語出《詩經•大雅•卷阿》:“鳳凰于飛,判判其羽。”
馬 威,語出“下馬威”,清代李漁《蜃中樓•抗姻》:“取家法過來,侍我賞他個下馬威。”
蕭春輝,“春暉”出自唐代孟郊《游子吟》:“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李如人,“如人”出自“君子之親溫如人。”
2、利用古代人名、地名中的典故。
利用古代名人名字起名,主要是為了表示自己要步其后,表白思慕之心,以之為楷模。以地名起名,或表示自己出生于此,或為了紀念自己與此地有關的事情,如:
劉子輿,字希孟,這是仰慕孟子的表白。
羅蒙正,字希呂,希望能成呂蒙正(宋代大宰相)那樣的人。
林大春,明代人,字井丹,因漢代有先賢井丹,字大春,他便以名為字,以字為名。
王逢年,明代人,號小王右軍,因大書法家王羲之稱為王右軍。
陸紹裘,清代人,號小放翁。宋代詩人陸游號放翁。自號小翁,表白希望成為陸放翁第二的愿望。
還有在同姓的先賢的姓名暗加仰慕字的:張希良,孔宗尼,額慕淵,周今旦,染式鴻;孟敬輿,蕭仰何,李慕白等。
丁思孔,清代奉天廣宇入,字景行,號泰巖,順治進士。以“思孔”為名,是為了表示自己要潛心學習儒學,追求圣人之道。
陳去病,現代人,以去病為名,取健康意,同時以“霍去病”的“去病”為名,表示自己愿忠于國家,學習霍去病,為國捐軀。
符確堅,“以確堅”為名表明自己意志堅強,同時取“符堅”的“堅”,取名甚妙。
張仲謀,以孫權的字“仲謀”取名,一是表示自己聰明,二是表示自己愿向孫權學習。辛棄疾有詞句:“生子當如孫仲謀。”
流沙河,著名詩人,《西游記》中有“流沙河”。
湯易水,“易水”在今河北,古代燕國多出壯士,以易水為界,表白自己的豪邁氣概。荊柯人秦行刺秦王,來到易水邊,其友高漸離作歌送別:“風蕭蕭今易水寒,壯士一去今不復返。”
引用詩詞給寶寶起名
我們中華民族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歷史上留傳下來的優美杰出的詩詞文章,簡潔精粹或含義深邃的成語典故等更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瑰寶。名取有意,摘取文章、詩詞濃縮起名,如“陳設古玩,名有攸宜”。(袁枚《隨園詩話》)。既體現了我們傳統民族文化的精粹,可引以為自豪;以適應了社會生活文化環境,顯得新穎脫俗。典雅工巧,含蓄雋美,意味深長,而且不易與人重合。
古往今來,《詩經》、《論語》、《史記》、唐詩宋詞等不僅教育、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學子,而且摘取其中文字取名的大有人在,特別是在文化階層,以此起名更成為一種風氣。
以文章、詩詞取名,需要較高的文化修養,需要一定的古典文學的根基,因而它也是上乘的取名方法之一,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特別是文化事業的發展,民族文化水準逐漸提高,人們普遍喜歡擇選文章、詩詞中的字意起名,這是一種可喜可賀的事情。下面再列舉一部分這類可作名字的詞語,供欣賞和參考。
1、古文摘選法
盈克(《左傳》“彼竭我盈,故克之”)。
民川(《國語》“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無極(《大學》“君子無所不用其極”)。
知本(《大學》“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
時中(《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
可均(《中庸》“天下國家可均也”)。
誠明、明誠(“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讀,謂之教”)。
至性(《中庸》“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
禎祥(《中庸》“國家將興,必有禎祥”)。
自成、自道(《中庸》“誠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
儒家經典《詩經》中有許多句子都可選用起名。如,
習之(“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慎遠(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如愚(“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
學思(學而不思閣,思而不學則殆”)。
無爭(“君子無所爭,必也謝乎”)。
郁文(“郁郁乎文哉,吾從周”)。
盡美(“盡美矣,也盡善也”)。
無適(“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此”)。
思齊(“見賢思齊焉”)。德鄰(“德不孤,必有鄰”)。
三思(“季文子三思而后”)。
風至(“網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
博文(“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得我以禮”)。
如斯(“逝者如斯夫”)。
秀實(“秀而不實者有矣夫”)。
正行(“其身正,不令而行”)。
和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弘道(“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九思、思明、思聰、思義(“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可繼(《孟子》“君子創業垂統,為可繼也”)。
天時(《孟子》“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浩然、養浩(《孟子》“善養吾浩然之氣”)。
若云(莊子《逍遙游》“其冀若垂天之云”)。
無涯(莊子《廟丁解牛》“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非止(《惠子相梁》“非梧桐不止”)。
高博(茍子《勸學》“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玉潤(“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
其明、其光(“天見其明,地見其光,君子貴其金也”)。
濤至(宋玉《風賦》“濤暢而至”)。
昆玉(李斯《諫逐客書》“今陛下致昆山之玉”)。
蔓芩(枚乘《七發》“蔓草芳芩”)。
振宇(賈誼《過秦論》“振長策而御宇內”)。
華野(王粲《登樓賦》“華實敝野”)。
良實、志純(諸葛亮《出師表》“此皆良實,志慮忠純”)。
懷文(曹丕《與吳質書》“而偉長獨懷文抱質”)。
鷹揚(曹植《與楊祖德書》“孔璋鷹揚于漢朔”)。
濟性(秘康《與山巨源交書》“夫人之相知,貴識其天性,因而 濟之”)。
修竹(王羲之《蘭亭集序》“茂林修竹”)。
舒嘯(陶淵明《歸去來今辭》“登東皋以舒嘯”)。
獨影(江淹《別賦》“回文詩今影獨傷”)。
方知(孔稚圭《北山移文》“吾方知之矣”)。
蘭谷(蕭統《陶淵明集序》“蘭之生谷,雖無人而自芳”)。
道微(劉勰《文心雕龍》“道心惟微,神理設教”)。
華鶴(庚信《哀江南賦》“華亭鶴唳,豈河橋之可聞”)。
思慎(魏征《諫太宋十思疏》“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
呈馳(王勃《滕王閣詩序》“俊彩呈馳”)。
飛羽(李白《春夜宴諸從弟桃園序》“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 而醉月”)。
成思(韓愈《進學解》“行成于思毀于隨”)。
德馨(劉禹錫《陋室銘》“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臥波(杜牧《阿房宮賦》“長橋臥波,未云何龍”)。
汀蘭(范仲淹《岳陽樓記》“岸芷汀蘭,郁郁青青”)。
自廣(功轍《上樞密韓太尉書》“無高山大野可登覽以自 廣”)。
逸群(《三國志》“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也”)。
深秀(歐陽修《醉翁亭記》“望江蔚然而深秀者,瑯邵也”)。
名實(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蓋僧若所爭,尤在于名利,名實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遺世(蘇軾《前赤壁賦》“飄飄然如遺世獨立”)。
質直(元好問《送秦中諸人引》“人質直而簡義”)。
知味(鐘嗣成《錄鬼簿序》“別與知味在道”)。
碩師(宋濂《送東陽馬生序》“又思無碩題名人與游”)。
相生(李贄《雜說》“首尾相應,虛實相生”)。
花晨(袁宏道《虎丘記》“凡月之秋,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 來,紛錯如織,而中秋為尤勝”)。
2、詩詞摘選法
思遠(《詩經•載馳》“視爾不藏,我思不遠”)。
清揚(《詩經• 野有蔓草》“有美一人,婉如清揚”)。
明哲(《詩經•大雅•巹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素榮(屈原《橘頌》“綠葉素榮,紛其可喜今”)。
飛揚(劉邦《大風歌》“大風起今云飛揚”)。
養怕(曹操《龜雖壽》“養怕之福,可得永年”)。
南翔(曹丕《燕歌行》“群燕辭歸燕南翔”)。
雄杰(阮籍《詠懷》“豈若雄杰士,功名從此大”)。
飛鴻(謝靈運《登池上樓》“潛虬媚柔姿,飛鴻響遠音”)。
葳蕤(張九齡《感遇》“蘭葉春威蕤。
陶然(李白《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陶然共忘機”)。
采薇(王維《關綦毋潛落第還鄉》“不得顧采薇”)。
清秋(孟浩然《秋登蘭山寄張五》“興是清秋發”)。
芳原(韋應物《東郊》“微雨藹芳原”)。
舒波(韓愈《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清風吹空月舒波”)。
錦茵(杜甫《麗人行》“當軒下馬入錦茵”)。
予心(駱賓王《在獄詠蟬》“誰為表予心”)。
馨音(常建《破山寺后禪院》“惟聞鐘馨音”)。
玉珂(杜甫《春宿左省》“因風想玉珂”)。
笠翁(柳宗元《江雪》“孤舟蓑簽翁”)。
荷風(孟浩然《夏日南享懷辛夫》“荷風送香氣”)。
秋嵐(岑參《永亭送華陰少府還縣》“新雨帶秋嵐”)。
白濤(李白《送友人尋越中山水》“濤白雪山來”)。
海云(李白《關山月》“蒼茫云海間”)。
逐流(李白《江夏行》“心逐江水流”,)。
遠帆(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孤帆遠影碧空盡”)。
凈娟(杜甫《詠竹》“雨洗娟娟凈”)。
世才(杜甫《狄明府》“明危始識不世才”)。
一羽(杜甫《詠懷古跡》“萬古云曾一羽毛”)
冰清(韋應物《絕句》“詩似冰壺徹底清”)。
虛竹(白居易《池上竹》“竹解心虛即我師”)。
占春(溫庭藥《太子西池》“柳占三春色”)。
別韻(崔道融《梅花》“香中別有韻”)。
夢痕(蘇拭《出郊尋春》“事如春夢了無痕”)。
弄影(張先《天仙子》“云破月來花弄影”)。
念遠(晏殊《皖溪沙》“滿目山河空念遠”)。
雙燕(歐陽修《采桑子》“雙燕歸來細雨中”)。
梅妝(歐陽修《討衷情》“呵手試梅妝”)。
平林(歐陽修《蝶戀花》“平林新月人歸后”)。
蘭舟、曉風(柳永《雨霖鈴》“蘭舟催發”、“曉風殘月”)。
疏桐(蘇拭《卜算子》“缺月掛疏桐”)。
余生(蘇拭《臨江仙》“江海寄余生”)。
素娥(兄元禮《綠頭鴨》“素娥淡停”)。
韶光(李元鷹《洞仙歌》“韶光共追游”)。
清野(周邦彥《夜飛鵲》“迢遞路回清野”)。
凌波(周邦彥《瑞鶴仙》“凌波步弱”)。
蘭芷(周邦彥《感皇思》“蘭芷滿汀洲”)。
靜江(江藻《點絳唇》“夜寒江靜山銜斗”)。
紫薇(廖世美《燭影搖江》“紫薇登覽最關情”)。
壯懷(岳飛《滿江紅》“壯懷激烈”)。
勁風、千羽(張孝樣《六洲歌頭》“霜風勁”“千羽方懷遠”)。
玉界、素月(張孝樣《念奴嬌》“玉界驚三萬頃”,“素月分輝”)。
芳菲(陳亮《水龍吟》“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賞,都付與鶯和燕”)。
如虎(辛棄疾《永遇樂》“氣吞萬里如虎”)。
東流(辛棄疾《菩薩蠻》“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冷香(姜夔《念奴嬌》“婿然搖動,冷香飛上詩句”)。
高梧(張磁《滿庭芳》“月洗高梧”)。
蕙畹(張磁《宴山亭》“竹檻氣寒,蕙畹聲搖”)。
蘭心(史達祖《東風第一枝》“巧泌蘭心”)。
楓橋(吳文英《惜黃花亂》“楓落長橋”)。
霜華(蔣捷《瑞鶴仙》“霜華似織”)。
玉關(張炎《解連環》“暮雨相呼,怕驀地,玉關重見”)。
如海(朱弁《春陽》“詩窮莫寫愁如海”)。
香凝(吳文英《風人松》“當有當時纖手相凝”)。
雨萍(文天祥《過零丁洋》“身世浮沉雨打萍”)。
玄戈(戚繼光《盤山絕頂》“但使玄戈銷殺氣”)。
需要說明的一點:基于成語或者詩詞起名,很多是固定搭配。這樣起出來的名字固然很有文化內涵。但也可能導致重名率較高,因為這些流傳千古的名句一般都是耳熟能詳的,使用的人較多。另外,起名還需要結合寶寶生辰八字。
太極魚起名算命網(
http://www.45636.cn/),專業團隊打造最優秀的起名、算命門戶。目前開發的
姓名測試打分,
智能起名/改名,八字喜用神查詢,
康熙字典起名,
萬年歷,
八字算命,八字排盤,六爻算命,
周公解夢,情侶配對,星座、生肖分析,抽簽卜卦,號碼吉兇等功能和服務,贏得了用戶的口碑和贊譽。太極魚,專業成就品質,是您身邊的起名、算命專家!請記住我們的網址是:www.45636.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