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柳宗元 朝代:唐代
《詠三良》原文:
束帶值明后,顧盼流輝光。
一心在陳力,鼎列夸四方。
款款效忠信,恩義皎如霜。
生時亮同體,死沒寧分張。
壯軀閉幽隧,猛志填黃腸。
殉死禮所非,況乃用其良。
霸基弊不振,晉楚更張皇。
疾病命固亂,魏氏言有章。
從邪陷厥父,吾欲討彼狂。

《詠三良》詩詞起名重點字分析:
輝 讀音:huī 起名五行:
火 姓名學筆畫:
15 簡體筆畫:12 部首:車
輝 (輝) huī 閃射的光彩:光輝。
太極魚智能起名網 www.45636.cn 滿室生輝。輝煌。 照耀:輝映。輝耀。輝照。 筆畫數:12; 部首:車; 筆順編號:243135451512
心 讀音:xīn 起名五行:金 姓名學筆畫:4 簡體筆畫:4 部首:心
心 xīn 人和高等動物體內主管血液循環的器官(通稱“心臟”):心包。心律。心衰。心悸。 中央,樞紐,主要的:心腹。中心。 習慣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況,感情等:心理。心曲。心魄。心地。心扉。衷心。心曠神怡。人心惟危。 口 筆畫數:4; 部首:心; 筆順編號:4544
恩 讀音:ēn 起名五行:土 姓名學筆畫:10 簡體筆畫:10 部首:心
恩 ēn 好處,深厚的情誼:恩愛。恩賜。恩寵(指帝王對臣下的優遇和寵幸)。恩德。恩典。恩惠。恩仇。感恩。開恩。 仇怨 筆畫數:10; 部首:心; 筆順編號:2513414544
義 讀音:yí,yì 起名五行:木 姓名學筆畫:13 簡體筆畫:3 部首:丶
義 (義) yì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舉動:正義。義不容辭。義無反顧。仗義直言。 合乎正義或公益的:義舉。義務。義憤。義演。見義勇為。 情誼:義氣。恩義。義重如山。 意思,人對事物認識到的內容:意義。含義。釋義。微言大義。 指認為親屬的:義父。 人工制造的(人體的部分):義齒。義肢。 姓。 筆畫數:3 ... ...
皎 讀音:jiǎo 起名五行:
木 姓名學筆畫:
11 簡體筆畫:11 部首:白
皎 jiǎo 潔白,明亮:皎白。
太極魚智能起名網 www.45636.cn 皎潔(明亮潔白,如“皎皎的月光”)。皎月。皎皎。 姓。 筆畫數:11; 部首:白; 筆順編號:32511413434
如 讀音:rú 起名五行:金 姓名學筆畫:6 簡體筆畫:6 部首:女
如 rú 依照順從:如愿。如意。如法炮制。 像,相似,同什么一樣:如此。如是。如同。如故。如初。游人如織。 比得上,及:百聞不如一見。自嘆弗如。 到,往:如廁。 假若,假設:如果。如若。假如。 奈,怎么:如何。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與,和:“公如大夫入”。 或者:“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用在形容 ... ...
寧 讀音:níng,nìng,zhù 起名五行:火 姓名學筆畫:14 簡體筆畫:5 部首:宀
寧 (寧) níng 平安,安定:寧靜。寧謐。息事寧人。 已嫁的女子或在外子女回家省視父母:寧親。歸寧。 守父母之喪,喪假:“前博士弟子父母死,予寧三年”。 中國江蘇省南京市的別稱。 中國寧夏回族自治區的簡稱。 寧 (寧) nìng 情愿:寧肯。寧死不屈。寧缺毋濫。 豈,難道: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 ...
志 讀音:zhì 起名五行:火 姓名學筆畫:7 簡體筆畫:7 部首:心
志 zhì 意向:志愿。志氣。志趣(志向和興趣)。志士(有堅決意志和高尚節操的人)。志學。 記,記在心里:志喜。志哀。永志不忘。 記號:標志。 記載的文字:雜志。志怪(記載怪異的事)。 稱輕重,量長短、多少:志子。用碗志志。 姓。 筆畫數:7; 部首:心; 筆順編號:1214544
禮 讀音:lǐ 起名五行:火 姓名學筆畫:18 簡體筆畫:5 部首:礻
禮 (禮) lǐ 社會生活中,由于道德觀念和風俗習慣而形成的儀節:婚禮。喪禮。典禮。 符合統治者整體利益的行為準則:禮教。禮治。克己復禮。 表示尊敬的態度和動作:禮讓。禮遇。禮贊。禮尚往來。先禮后兵。 表示慶賀、友好或敬意所贈之物:禮物。禮金。獻禮。 古書名,《禮記》的簡稱。 姓。 筆畫數:5; ... ...
振 讀音:zhèn,zhèn 起名五行:火 姓名學筆畫:11 簡體筆畫:10 部首:扌
振 zhèn 搬動,揮動:振動。振蕩。振幅。振臂。振聾發聵(喻喚醒糊涂麻木的人)。 奮起,興起:振奮。振作。振興。振振有辭。 古同“賑”,救濟。 古同“震”,威震。 筆畫數:10; 部首:扌; 筆順編號:1211311534
楚 讀音:chǔ 起名五行:木 姓名學筆畫:13 簡體筆畫:13 部首:木
楚 chǔ 落葉灌木,鮮葉可入藥。枝干堅勁。 清晰,鮮明,整潔:清楚。衣冠楚楚。 古代的刑杖,或學校撲責學生的小杖:捶楚。夏楚。楚掠(拷打)。楚撻(拷打)。 中國春秋時國名:楚天(楚地的天空。因楚在南方,亦泛指南方天空)。楚聲。楚歌(楚人之歌)。楚狂。楚腰(泛稱女子的細腰)。楚辭。四面楚歌。楚材晉用 ... ...
《詠三良》起名譯文:
衣冠整潔的三良正遇上明君秦穆公,他們才高志大,一顧一盼都光彩四射。
他們竭盡全力輔助朝政,使秦國與列國鼎足而立,受到四方稱頌。
三良效忠穆公懇切殷勤忠誠不二,君臣間恩禮情義就像秋霜般潔凈。
穆公在生時同三良就像一個人一樣,死了也不肯同三良分身。
壯士之軀埋閉在幽深墓道,勇猛之志只得填充在棺木中。
人死陪葬不是禮義之舉,況且還是用他的忠信良臣!
霸主的基業于是乎衰敗不振,而晉楚的國勢趁此壯大興隆。
魏武帝之子之所以不從父命,以人為殉,是認識到父親被疾病搞迷亂了,遺命不需要遵從。
康公遵從非禮的殉葬作法,陷入父皇陷阱,我想揭竿而起討伐那昏庸的秦康公。
太極魚詩詞起名注釋:
①秦穆公卒,以子車氏之三子奄息、仲行、針虎為殉,皆秦之良也。
②明后:明君,謂秦穆公。
③幽隧:墓道。
④黃腸:蘇林曰:以柏木黃心致累棺外,故曰黃腸,指棺木。
⑤張皇:張大、擴大。
⑥從邪:指殉葬之作法。
⑦彼狂:指秦穆公子康公。
太極魚智能起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