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在選字上就要特別注意。中國有幾萬個漢字,其中絕大多數(shù)都不能用來給寶寶起名。這是因為很多字字義不好,或者為生僻字。“丑惡”是“精美”的對立面,我們要起的是“美名”,當(dāng)然要忌用表達(dá)“丑惡”意思的字詞。由于不科學(xué)、不文明的陳規(guī)陋習(xí)和落后意識的影響,用“丑惡”字取名,在我國由來已久,并且流傳至今,這是需要認(rèn)真革除的。用“丑惡”字取名有以下幾種表現(xiàn):
(1)寶寶起名禁忌用“丑陋”的字詞、事物或現(xiàn)象為名。
A.直接用“丑陋”字為名。
有的名字如張丑、盧丑,直接用“丑”字命名。有的名字如潘無毛、傅豎眼、露筋女、陽黑頭等,是間接用“丑”字命名。
B.用“丑陋”動物名為人名。
豬狗是丑、臟而用來表示下賤的家畜。有的地方罵人時說:某某連豬狗都不如,可見豬狗是丑陋的代表?墒怯行┑胤絽s以“豬狗”作人名,這顯然是受“賤名長命”落后意識的影響 。這種做法是對主人的極大不尊,也是對人名文化的玷污,是應(yīng)當(dāng)堅決掃除的。如現(xiàn)代人仍有寧豬狗、郭狗狗、趙阿狗以及周驢駒、賈毛猴之類的名字,這與當(dāng)今講文明、愛美的社會 風(fēng)尚極不協(xié)調(diào)。
這類的名字有令人厭惡的毛蟲命名,如蟣虱、甘蠅、仲虺、湯蠖、張蠔、梅蟲兒、許豸等。某些動物的名稱不宜入名,類似的詞有:蠅、虱、臭蟲、鼠、狼、豺、豬、雞、鴨、蛇、 蝎等。
以令人不快的動物命名,如董狐、梅梟,貓頭鷹一類的兇鳥。
C.用令人不快的社會現(xiàn)象命名。
例如牛牢、樊籬。樊籬指鳥籠子,比喻不自由的境地。
(2)寶寶起名禁忌用“兇壞”字為名。
“兇”、“壞”字取名,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
一是用“病疫”字取名,過去用痤瘡、許瘛、石癡、宿瘤女以及王傴、陳橐等。
這些名字不僅表明了身體的病態(tài),而且造成了精神的壓力,使人難得開心一笑。掃除這類的 姓名,減輕身體欠佳者的心理負(fù)擔(dān),提高他們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這才是應(yīng)有的人道主義態(tài)度。
二是用“兇禍”字取名,如元兇、朱邪、郭老虎、許赤虎、王羆、李劫夫、洪水、烏云、黃天等。
這類名字,有的是“洪水”、“猛獸”,威脅著人們的生命與安全,是人類的大敵;有的是大難不死的幸存者,對災(zāi)禍心有余悸;有的則直接以“兇”、“邪”的面貌出現(xiàn)。原意似乎 是“以兇對兇、以邪治邪”,但無意間又給人們的心靈帶來了陰影,令人擔(dān)驚受怕,難以安生。
在科學(xué)技術(shù)日趨先進(jìn)的現(xiàn)代社會里,盡管人們帶來的總是不安與不快,而決不會有絲毫的安 樂與歡快,所以取名時應(yīng)盡量避免用之。
(3)寶寶起名禁忌用“惡劣”字為名。
這里的“惡劣”字也包括兩層意思:一是指品行方面的。二是指造成“惡劣”后果的。用這兩種意思起名,都會給正直、善良的人們造成反感,因而是不可取的。
例如,豎刁、刁協(xié)(邪)、唐狡、狂狡、熊疑、趙奢、谷缺、吳賤安、李混子等,是用“惡劣 ”的品行字命名。這樣的名字,有的令人望而生“畏”,不敢接近;有的令人見而設(shè)防,小心“上當(dāng)”;有的令人望而生“卑”,一種“卑視”、瞧不起的情緒頓時興起。這些情感,對于建立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都是不利的。對“人名”的這些感受,自然會影響到對“主人”的 態(tài)度。因此,這類人名在社會實踐中發(fā)揮著消極的作用,無積極的效果,應(yīng)當(dāng)廢止。
表示后果“惡劣”的名字,如崔夭、陳完、閔損、趙衰、楊棄、普窮、葉光、田蕪、孔圉、營 終、寒貧、周公卒、孔翁歸、國歸父、郭則沉、陳大悲、熊負(fù)羈、畢祖朽等。這些名字,有 的以死而終,令人沮喪;有的“衰”、“沉”,情緒低落;有的“貧”、“窮”,生存艱難;有的“悲”、“棄”,后果難堪。這樣的名字,容易給人造成頹喪感、壓抑感、無奈感, 而毫無生氣和鼓舞向上的力量,所以也是不可取的。
應(yīng)當(dāng)說明的是,這些名字中有的含有同種意義,上述分析僅取其一。如周公卒,起名的本意可能是作周公帳下的一名小卒。但“卒”的另一意為“死亡”,從這個角度講,周公卒就是 詛咒周公早日死亡。同樣,孔翁歸、國歸父的“歸”,也有“歸天”、“歸陰”即死去的意思,與周公卒屬一個類型。
總之,不管用哪種形式的“惡劣”字取名,都是消極的,有害的,應(yīng)當(dāng)歸入清掃之列。
(4)寶寶起名禁忌忌用“粗野”字為名。
粗與細(xì)是相對的,野與文是相對的。所謂“粗野”字就是粗糙的未經(jīng)加工的帶有原始味道的字詞。美的名字應(yīng)當(dāng)是一件精致玲瓏的藝術(shù)品,“粗野”是與它格格不入的。用“粗野”字 起名有兩種主要表現(xiàn):
一是用詞粗魯、俗氣,未經(jīng)加工。如狗蛋、野貓、牛仔、石頭、黑孩、毛妹等。這些大多是乳名,有的又用作大名。有的雖作了一定的文字加工,但字詞間仍流露出一種野氣,給人冥頑不訓(xùn)的印記。如雷公 、 雍糾、胡泥、栗腹、同蹄、裴邢、類犴、玄囂、古押衙、北郭騷、劉殺鬼、武大烈、于雷娃、任毛小、閃震電、劉黑枷、何恃氣等。
這些名字,有的顯“兇”,有的露“卑”;有的吵鬧,有的陰森;有的呈威,有的執(zhí)氣;給 人的感受是丑多于美,惡大于喜。因此,起名時這類字是不足取的。
前面說過,名字應(yīng)當(dāng)音、義、形兼美。用“貶義”字取名,不符合“義美”的要求,因而應(yīng)當(dāng)忌用。
(5)寶寶起名注意姓氏的貶義色彩。
例如:白,除用作姓氏外還有多種涵義,如潔白、明白、空白、陳述等;另外還有徒勞無效的(白干、白費勁、白搭、白說)、反動的(白匪、白區(qū)、白色恐怖)、錯誤的 (寫白字)等用法,白姓起名時應(yīng)有意識地避開這些帶有貶義的內(nèi)容,以免產(chǎn)生不良后果。
含有貶義因素的多義字姓氏還有:黃(枯萎)、胡(胡亂)、謝(凋謝)、孔(小洞)、毛(皮毛)、薄(淺薄)、竇(洞穴)、焦(枯焦)、寇(敵寇)、索(索取)、卒(死亡)、宰(屠殺)、屈(屈服)、 賴(無賴)、厲(惡鬼)等。
這些姓氏起名時,姓與名組合成的詞語,一定不要與括號中的意思相關(guān)聯(lián),即起名時一定要注意千萬不能產(chǎn)生貶義。
故意用“貶義”詞取名,其原因大約與用“丑陋”字取名相近,都是受“賤名長命”落后意 識的影響。
要解決這類問題,就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學(xué)文化素質(zhì)。無意用“貶義”字取名,而名字中隱藏了“貶義”,這是起名者粗心或缺乏經(jīng)驗造成的。藏在暗處的“貶義”,主要是借助諧 音轉(zhuǎn)化而成的。只要在起名時,把有關(guān)的同音詞、近音詞都疏理一遍,杜絕貶義字混入,問題就能解決。
(6)寶寶起名注意名字不用“萎靡”字。
所謂“萎靡”字,是指情緒低落、精神不振、具有消極作用的字詞。用這樣的字詞起名字,是對主人心靈的侵蝕和傷害,也會對他人對社會造成不良影響,因而應(yīng)當(dāng)忌用。
“萎靡”式的名字,大體有三種類型:
一是纖弱型。
這類名字如石縫中的小草那樣纖細(xì)瘦弱,令人可憐。陸瘦燕、周瘦鵑、秦瘦鷗、陳秋草、薛用弱、雷弱兒、丘弱、王忍之等,是纖弱型的代表。
二是憂傷型。
這類名字含辛茹苦,憂傷孤獨,內(nèi)心酸楚,令人哀嘆。張恨水、獨孤郁、黃連茹、辜鴻名(孤鴻鳴)、韓頹當(dāng)、子沮、顏孤、孤竹、國哀、龐晃(彷徨)等,是憂傷型的代表。
三是灰暗型。
這類名字寒風(fēng)嘶鳴,白霜茫茫,陰霾沉重、前途暗淡、令人心涼。陸厥、孫默、張偃、孫抑、姜晦、普寂、嚴(yán)霜、廢名、周懶予、謝念難、徐悉艱等,是灰暗型的代表。
這三種類型的名字,給人的印象不是軟弱可憐,就是心灰意冷,憂傷可嘆。它們都缺少鼓舞 人奮發(fā)向上的力量,都染上了萎靡消沉的病菌,所以都具有渙散精神、瓦解斗志、降低情緒、腐蝕心靈的消極作用。
好的名字應(yīng)當(dāng)具有教育作用、鼓舞作用、審美作用和益智作用。困此,用“萎靡”字取名,不能成為“美名”。我們應(yīng)當(dāng)汲取這個教訓(xùn)。
(7)寶寶起名注意不要離譜“自貶”。
在懂些道理的小孩中間做個調(diào)查,你會發(fā)現(xiàn),在他們中間沒人會愿意起一個既難聽、又沒趣而且字形丑陋的名字。這是人們愛美的普遍本性。若“貶”取其名,則是不符合審美的 基本要求的。但現(xiàn)實生活中,在我們周圍,總有不少人以“貶”為名,而且解釋起來 還似乎挺有道理。
替孩子起名的人或許在以笨拙、愚蠢或迂腐自謙,但現(xiàn)實生活中并非如此,別人也決不會這樣認(rèn)為,你不是“故作姿態(tài)”、標(biāo)新立異又是什么?諸如“莫我愚”、“杜龐”等名字都不好,這種離譜,說明此人有種不客觀、不實事求是的心態(tài)。
過分“自賤”、“自貶”,或過分“自詡”、“夸大”都不符合起名藝術(shù)中“度”的內(nèi)在要求,度的問題很重要,起名亦然,如同“東家之子”,“增一分太白”,“減一分太赤”。 起名一時失度,就不能正確較好地發(fā)揮名字在交往中的獨特作用。因此起名時注意不要“離譜”。
(8)寶寶起名注意不用“傷殘”字。
身體受了傷或留有殘疾,是件痛苦的事情,用“傷殘”遺癥起名,等于揭人的傷疤,這樣是不道德的。如果以傷殘字起名,呼喚者與主人都會產(chǎn)生不愉快的感覺。所以,應(yīng)當(dāng)禁用傷殘 字起名。
但是,用傷殘字取名的現(xiàn)象古今皆有。戰(zhàn)國著名軍事家孫臏原名并不叫“孫臏”,因受辱去掉了膝蓋骨后改名孫臏。金朝有人身上長滿瘍瘡,即取名牙吾塔(即女真語“瘍瘡”)。近 代書畫家、篆刻家吳昌碩,由于晚年雙耳失聰,故自稱“大聾”,F(xiàn)代詩人、愛國志士蘇郁文,由于抨擊袁世凱的竊國行徑,慘遭迫害至雙目失明。他憤然自號“眇公”,以示對迫害 者的控訴。
以上都是用“傷殘”字命名的例子,但各自的情況及用意不盡相同。孫臏以“臏”為名,是 了為銘記龐涓的罪行,并發(fā)憤以志雪恥。金代的牙吾塔,以病殘為名,是不人道的。吳昌碩晚 年自稱“大聾”,這一種自稱,不是“別號”更不是名字,嚴(yán)格說來不算以“傷殘”字取名 。蘇郁文自號“眇公”,從情結(jié)上看與孫臏取名有些相似。但“眇公”是“別號”不是冕字,號與名是有區(qū)別的。但是,一般來說,給未成年的人起名,忌用“傷殘”字,以免傷害主 人的心靈;成年人自己起名,除有所寄托、另有深意者外,不宜用“傷殘”字詞,以免引起讀者的不快;給別人起綽號,更不應(yīng)以生理缺陷為話柄,用“傷殘”字刺激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