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很多父母給孩子的小名,都是比較隨意,也比較逗樂。現(xiàn)在尤其效仿明星給孩子用食物起小名,比如可樂,酸奶,土豆,肥雞等等,讓人忍俊不禁。但是在古代給孩子起小名的意義,大多是為了孩子好帶,因此用動物給孩子起小名的更多,而有些則是給男孩起一個女孩的名字,認為這樣更容易養(yǎng)活。
寶寶起小名的傳統(tǒng)方法
據(jù)載,我國秦漢早期就有了取乳名“小名”的類稱。歷史上最有影響的“小名”,當屬晉成公的小名“黑臀”了,晉成公的屁股很“黑”。后來,我國貴族階層便開始“諱小名”,認為不雅,有貽笑大方的嫌疑。所以漸漸以“大名”“學名”和“字”為主,以供社交場合使用。
1、寶寶起小名一般傳統(tǒng)上借用身邊周圍的金石、花鳥、魚蟲,甚至是禽獸之名,隨口叫成,容易瑯瑯上口,好記好叫。如顧愷之小名“虎頭”,陶淵明小名“溪狗”,王安石小名“獾郎”,郭沫若小名“文豹”,趙丹小名“鎖兒”等。
2、寶寶起小名一般傳統(tǒng)上或出于特意取用的,像阿三阿四、阿貓阿狗、鐵蛋柱子之類,既有親昵憐愛,又有卑賤、易“養(yǎng)活”的意思。
3、寶寶起小名一般傳統(tǒng)上討個吉利口彩,如家寶、來福、喜兒等,直言不諱地表達了起名者的美好愿望。
寶寶起小名的傳統(tǒng)
名人的小名大全
歷史上最有影響的“小名”,當屬孔子的小名“丘”。而最有趣的“小名”,則莫過于晉成公的小名“黑臀”了。晉成公的屁股之所以很“黑”,傳說是由于“其母夢神規(guī)其臀以墨”的緣故(《國語·周語下》)。看看其他名人的小名是什么樣的呢?
楚公子子皙,名"黑肱"。
衛(wèi)侯弟衛(wèi)子叔,名"黑背"
齊桓公,小名"小白"。
晉文公,小名"重耳"。
晉獻公,小名"蠆"(蠆,毒蝎)。
孔子,名"丘"(出生頭頂內凹,圩頂,有似阿丘)。
孟子,名軻(《說文》:軻,接軸車也)。
孔丘的兒子,小名"鯉"(因魯昭公送鯉魚賀喜)。
劉邦呂太后,名呂雉(雉,野雞)。
西漢大將樊噲(噲,咽下去,鳥獸嘴也)。
樊噲夫人名呂雊(雊,野雞叫也)。
漢武帝,小名彘(彘,豬也)。
漢武帝外祖母,小名"臧兒"。
西漢大將陳豨(豨,大野豬)。
西漢司馬相如,小名"犬子"。
魏武帝曹操,乳名"阿瞞"“吉利”。
蜀漢后主劉禪,乳名名"阿斗"。
曹操部將吳敦,小名"黯奴"。
三國時將領東海郡昌狶(狶,同豨,野豬)。
晉代富翁石崇,小名"齊奴"。
晉代書法家王獻之,小名"官奴"。
西晉文學家潘岳,小名"檀奴"。
東晉權臣王敦,小名"阿黑"。
東晉權臣王導,小名"阿龍"。
王導的長子王劭,小名"大奴"。
王導的小兒子王薈,小名"小奴"。
東晉顧愷之小名“虎頭”,
東晉書法家王詢,小名"阿苽"(苽,茭白)。
東晉書法家王脩,小字"茍子"。
東晉南蠻校尉殷顗,小字"阿巢"。
東晉宰相謝安,小名"阿大",
東晉名將謝石,小名"石奴"。
東晉東陽太守謝朗,小名"胡"。
東晉車騎司馬謝韶,小名"封"。
東晉名將建武將軍謝玄,小名"遏"。
東晉武翼郎謝淵,小名"末"。
東晉詩人謝靈運,小名叫"客兒"(寄養(yǎng)在外,后歸籍)。
東晉江州刺史桓沖,小名"買德郎"(幼年換羊)。
晉代詩書畫家顧愷之,小名"虎頭"。
東晉征西大將軍陶侃,小名"溪狗"。
晉代那位"囊映雪"的孫康,小名"御奴"。
東晉望蔡公謝琰,小名"末婢"。
東晉陶淵明的叔祖陶范,小名"胡奴",陶淵明小名“溪狗”。
東晉建威將軍桓嗣的小字"豹奴"。
東晉黃門郎王彭之,小名"虎豚"。
東晉尚書令王彪之,小名"虎犢"(彭之弟)。
宋武帝劉裕,小名"寄奴"(幼年喪母,寄養(yǎng)在舅舅家)。
宋前廢帝劉子業(yè),小名"法師"。
宋文帝劉義隆,小名"車兒"。
齊高帝蕭道成,小名"斗將"。
梁武帝蕭衍,小名"練兒"。
南朝陳后主陳叔寶,小名"黃奴"。
南朝陳大臣司馬浩,小字"羅兒"。
《魏書》:高徽,小字"茍兒"。
《北史》:畢義雪,小字"陁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