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任何事情都要講究方法,給公司起名也一樣。掌握了常見的公司起名方法后,起名往往能夠很順利,自然而然的起到自己滿意的名字。本文總結了一些公司起名、品牌起名常用的方法,方便你在給公司起名的時候套用,可以按照下面的方法一個一個嘗試,直到滿意為止。公司起名除了好聽,好記,有意義外,我們還追求一個吉利。什么樣的名字是吉祥如意的呢?我們認為五格數理一定要大吉,同時最好兼顧法人的生辰八字,做到公司和法人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太極魚有一款免費的
公司測名字打分工具,可以測試任意名字的五行和五格數理信息。免費試用地址:
http://www.45636.cn/gongsiqiming/ceming.aspx
公司起名常用方法 品牌起名思路
公司起名:俗語命名法
與雅語相反的做法是采用俗語命名,即用民間口語為店招。
事實上,用雅語曲高和寡,往往只能博得知識分子和上層貴族的鑒賞,當然通過他們的品評也易于名揚四海。但做買賣所面對的是一個大得多的消費群體,相對來說,用俚俗語做店招 更容易贏得廣大的下層群眾的親近感,其名稱不脛而走,有時比雅名還要響亮。
著名的王麻子、狗不理等都是俗語。
用口語的,例如上海利男居餅家在設立分店時,受一位廣東老太太一句話的啟發,取名“一定好”,結果生意果然好,在虹口一帶,名氣比總店還響亮。
又如“好吃來”瓜子大王、“鮮得來”排骨年糕、“天曉得”梨膏糧商店,都用滬語作招牌 ,上海人聽來分外親切。
公司起名:諧音命名法
諧音命名也有許多方法。有的是先想好諧音再命名,如上海的郁良心藥店,店主名郁屏翰。從字 面上看,用的是姓氏加述志語法,但在語音上卻與“有良心”相諧,以示經商不賺昧心錢的 誠意。
公司起名:含蓄命名法
用這一方法命名的如有的商店用英語Forth一詞,有向前發達之意,而中文“福致”也有類 似的命名。這一方法命名的名稱意圖頗費猜疑,
例如郭沫若手書店名的京華老字號六必居就是如此。相傳該店創自明中葉,迄今已四百多年,店內金字大匾為嚴嵩手書,其名來源有三說:其一,六必居為六人合開,他們挽嚴嵩提筆 寫了“六心居”。后想不妥,六心豈能合作?于是在“心”字上添了一筆,成“六必居”。其二,六必居原為酒店,其釀制的酒聞名遐邇。據說其秘訣是在釀制過程中做到六個“必” :黍稻必齊,麴蘗必實,湛之必潔,陶瓷必良,火候必得,水泉必香。因此人稱六必居。其三,為文人好事之談。實際上六必居為山西臨汾西杜村趙存仁三個兄弟所開,專賣柴米油鹽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樣樣都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他們除了茶外,六樣都賣,因而起名叫六必居。
如果最后一說真實的話,那么“六必居”實在是個含蓄的名稱,體現了命名者的高度技巧。
公司起名:自夸命名法
商品制造和銷售的最終目的是要把商品賣出去,業主所動用的一切手段,包括廣告、服務、命名等,都是圍繞這一根本目的的。夸耀本公司商號歷史悠久、信譽卓著、產品質量可靠、 廣受消費者歡迎,是業主必然會采取的做法。
為了競爭和壓倒對手,在這類宣傳中適度夸張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此,自夸命名法是具有競爭意識的命名者采用的最多的手段之一。
自夸的作用有三:一是給自己打氣,增強自信心,同時也為自己樹立一個努力目標;二是給競爭對手增加一點心理壓力;三是為了吸引顧客,給人以信任感。
自夸的內容是多方面的。
(1)公司起名:自夸地位。
這是自夸在競爭中地位的牢固,如1926年上海成立的“金城工藝社”,其命名的意義就是說 自己在競爭中如金城湯池,攻不破也。
(2)公司起名:自夸手藝高超。
如上海老城隍廟的紫砂陶瓷店“鐵畫軒”,因創辦者戴玉屏雖是文人,但字畫俱佳,又有精湛的鐫刻刀功,善在陶上刻字,人稱“鐵畫銀鉤”。遂將夸飾語移來作店名。
(3)公司起名:自夸商品制造工藝高。
如上海精益眼鏡公司,取名于成語“精益求精”,由于孫中山先生曾為該公司廣州分店寫了 “精益求精”的題詞, 更使其名揚天下,身價倍增。
(4)公司起名:自夸物美。
這一方法在商標上用得較多,如長命牌牙刷及解放后的永久牌自行車等。在公司名上常見于飲食及化妝品部門,如杭州的知味觀菜館、上海的美味齋飯店,生產佛手牌味精的天廚味 精廠。20世紀30年代上海生產味精的有好幾家,都以“天”命名。如天一廠、天然廠、天元廠、 天香廠,包括天廚廠的商標“佛手”在內,這些名稱都是自夸質量高超,得之于天,連佛聞 了也要伸手。
(5)公司起名:自夸價廉。
最典型的是便宜坊燜爐烤鴨店。創出這字號的是兩百年前的孫子久。他在賤賣多賣上下了功夫,他制做的生雞鴨胚和桶子雞等,盡管貨色比別家好,但賣價卻比別家低廉。日子一長, 不管是王府大戶,還是全城的大飯莊、大飯館,都管孫子久的雞鴨作坊叫便宜坊。一來二去便宜坊的名字便傳了出去,后業者便干脆用來作了店名。
公司起名:標志命名法
宋代的劉家功夫針鋪,其標志就是“認門前白兔兒為記”。這種做法后來發展成圖畫商標。
標志命名法也有以實物為標志的,例如著名的黑猴兒帽店就是如此。
黑猴兒帽店指楊小泉帽店、楊少泉帽店、田老泉帽店。其來源是這樣:明末山西來了個手藝人開了家楊小泉帽店,買賣混得不錯。掌柜的沒有什么嗜好,只是養了一只全身黑色的猴兒 陪伴在身邊。日子長了來往的人們雖然不知道他姓什么、名叫什么,但只要一提那個“黑猴兒 的”,就知道指的是他。后人又買了一只黑猴兒,與死去的那只形象大小一樣,以招攬生意 。結果買賣很興旺,黑猴兒的名聲也就傳開了。清初,由于來自關外的清朝貴族需要大量皮帽、氈帽,鞋帽的生意越來越好。于是,在楊小泉后,又有人辦起了楊少泉帽店。為了招攬 生意,取得信譽,楊少泉帽店也依照楊小泉店在店門用木頭做了一個黑猴兒,買賣也十分興旺,甚至超過了楊小泉帽店。楊少泉帽店的出現使不少人看到,經營黑猴兒商品不但保險, 而且有利,于是又有人開了田老泉帽店也請人在店門口用木頭做了一個黑猴兒。從楊小泉帽店到田老泉帽店不僅字號上的輩分一個比一個大,就其規模來看,也一個比一個大。最后, 楊小泉帽店銷聲匿跡了,楊少泉帽店也不景氣了,田老泉黑猴兒帽店一躍成為鮮魚口內最出名的帽店。
標志命名法現在在國際上已發展成了CLS(企業識別系統)。
公司起名:原料命名法
這是以產品原料特點來命名的一種方式。
例如著名的五芳齋點心店,其“五芳”即指該店生產的糕團,主要采用米、玫瑰、桂花、芝麻、糧五種原料。
百年老酒家“老半齋”的命名也與原料有關。“齋”意思是喝酒、不沾葷。而“葷”在上古 指的是姜、蒜、蔥等有辛臭氣味的蔬菜,佛教傳入后則指雞鴨魚肉。佛教徒又相信各種肉食中吃牛肉的罪孽最大,不吃牛肉就有了一半功德,“一生不食抵半齋”(清龔煒《巢林筆談 》續編卷上)。這就是“老半齋”命名的由來,說簡單點就是供應的食物中沒有牛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