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 - 一個簡樸而博大的哲學
陰陽是中國古代文明中對蘊藏在自然規律背后的、推動自然規律發展變化的基礎因素的描述,是各種事物孕育、發展、成熟、衰退直至消亡的原動力,是奠定中華文明邏輯思維基礎的核心要素。概括而言,按照易學思維理解,其所描述的是宇宙間的最基本要素及其作用,是伏羲易的基礎概念之一。一提到陰陽,大家可能就會和
算命聯系在一起。需要說明的是,陰陽的概念可比算命大很多,算命只不過是一個具體應用而已。
在地球上,陰陽的顯著表現是太陽和月亮對地球的影響。這是因為地球自身運動表現為與太陽的相對運動和與月亮的相對運動兩種運動,兩種運動關系統一存在地球運動之上,形成陰陽對研究對象不可分割的綜合影響。陽中有陰,陰中有陽,無法分割。
陰陽也是中國文化的根源之圖——河圖、洛書、《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圓圖》的理論基礎。簡單說來,從起源上講,中華文明就是從陰陽這一基本要素出發并逐步建立和發展的,經過長期對陰陽的不斷深入認識,形成了中國古代哲學的陰陽論,并從應用的角度出發,引申出一系列涵蓋諸領域的陰陽知識,包括哲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生命科學、精神科學等各種范疇。
物物皆有陰陽,不可割裂,陰陽必相互依存,萬事萬物中都包含陰陽的特性。
陰陽,電腦二進位制的0和1,0是陰,1是陽。
八卦中具有的陰陽關系有這樣幾組,乾坤之陰陽,艮兌之陰陽,震巽之陰陽,坎離之陰陽。這些雖同屬陰陽關系,但又有所區別,不可一概而論。具體說來,有以下幾個部分:
乾坤之陰陽互體關系,這里的互體是指:雙方因為對方的存在而存在。通俗地講就是有了地的概念才相對有了地之上的天的概念。反過來,天是指地上的天,沒有了這個天也就沒有了與之對應的地。天是因為地的存在而存在,地是因為天的存在而存在。
艮兌之陰陽是化育關系,這里的化育是指:產生、孕育、創造新事物的能力。艮兌兩卦之相互作用就會產生孕育創造出新事物。從伏羲易理論的角度來看,大家對照《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圓圖》中圓圖方位,兌宮在東南,艮宮在西北,此方位正與中國這塊土地的地理環境相符。從中原的角度來看,東南為大海、西北為高原,東南為兌宮方位,西北為艮宮方位,正好符合《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圓圖》所揭示的規律,這就是為什么在中華大地上孕育出的人群有無比的創造力,有克服一切困難的勇氣與智慧,這樣才有了中華民族至少六千年的生生不息。也正是由于艮兌的陰陽作用,使得中華大地上不斷有新的發現、新的發明、新的創造,能永世存在和發展,不斷適應時代的變遷,勇站潮頭。這些都是化育功能的表現。“人”杰“地”靈不是虛妄之辭,它蘊含著豐富的內涵,人與地是會相互感應的。
震巽之陰陽同根關系,這里的同根是指:同一起源,就是震巽兩卦都起源于震卦的意思。
坎離之陰陽對立關系,這里的對立是指:完全相反的兩種作用。這兩種相反的作用在外部對對方產生影響與進入到對方內部所產生的影響,在表現上完全不同。
中國古代哲學家認為:(陰陽)“二氣交感,化生萬物”(宋代周敦頤《太極圖說》),萬物的化生源于陰陽之間的相互作用,這一哲學思想始自先秦諸家,如《荀子·禮記》說:“天地和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又說:“天地感而為萬物化生”從而指出陰陽交感是萬物化生的變化和根本條件,其中的“合”,“接”,“感應”等都具有相互作用,相互影響之意。故又可以說天地陰陽之間的相互作用乃是萬物生成和變化的肇始。
在宇宙自然界,事物的形成規律亦確是如此。天之陽氣下降,地之陰氣上升,陰陽二氣交感,化生出萬物,并形成雨霧、雷電、雨露、陽光、空氣,相互交感,生命體方得以產生。所以,如果沒有陰陽二氣的交感運動,就沒有自然界,就沒有生命。可見,陰陽交感又是生命活動產生的基本條件。
陰陽對立即指世間一切事物或現象都存在著相互對立的陰陽兩個方面,如上與下、天與地、動與靜、升與降等等,其中上屬陽、下屬陰,天為陽、地為陰,動為陽、靜為陰,升屬陽、降屬陰。而對立的陰陽雙方又是互相依存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脫離另一方而單獨存在。如上為陽、下為陰,而沒有上也就無所謂下;熱為陽、冷為陰,而沒有冷同樣就無所謂熱。所以可以說,陽依存于陰,陰依存于陽,每一方都以其相對的另一方的存在為自己存在的條件,這就是陰陽互感。
在易學中,我們前輩圣賢們都毫不懷疑地肯定陰陽是構成世界的基礎,他們不斷地使用陰陽進行組合和再組合來描述世界萬物的變化規律---八卦。這里我們來利用二進制對陰陽概念進行置換,用“陰”來表示“0”,用“陽”來表示“1”,數的二進制就等同于自然界的“陰”和“陽”,就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兩種對立統一的兩種“能量”。那么同樣是二進制,同樣是陰陽,既然二進制的“0”和“1”通過計算機里能夠創造出一個虛擬的、紛繁的世界,自然界中的陰陽為什么不能形成現實世界的萬事萬物呢?當然能,因為自然界中現實存在的陰陽兩種能量就是計算機世界中虛擬的二進制。所以說自然界中“陰陽”能量就像電腦中的“二進制”一樣,真實地構成了我們紛繁復雜的“萬有”世界。區別在于自然界的“陰陽”存在對立統一的關系,兩種“陰陽”能量存在著各自的特性和規律,并不斷地相互作用和影響,而計算機中的“0”和“1”只能按照我們人類給定的條件來運行,不能體現現實世界陰陽能量對立統一的特性,不能完全復制現實世界中“陰”和“陽”的全部特征和規律。
在《易經》里,我們知道所有的“卦”都是由“陰爻”和“陽爻”兩種爻來構成的,易學里的“陰陽爻”不但繼承了自然界“陰陽”的符號,同時還復制了自然界陰陽能量對立統一的規律,并通過陰陽、五行、干支等文字符號以及“卦”的圖形符號模擬了陰陽能量的相互影響和作用。雖然它不能象計算機一樣形象地、切實地給人們一種感性認識,但它能抽象地通過陰陽的變化規律和樸素的符號來告訴我們現實世界“萬有”的存在和演化規律。
所以自然世界的“陰”“陽”作為基礎切實地造就了復雜的現實世界,計算機的“0”和“1”形象地模擬現實世界的一切現象,易學中的“卦”和“陰陽爻”抽象地揭示了自然界存在的事件和其變化規律。
所以孔子說“一陰一陽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