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圖”、 “洛書”是華夏文化的源頭。《易·系辭上》說:“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這個圣人就是人類文化始祖伏羲。傳說伏羲氏時,有龍馬從黃河出現,背負“河圖”;有神龜從洛水出現,背負“洛書”。伏羲根據這種“圖”、“書”畫成八卦,后來周文王又依據伏羲八卦研究成文王八卦和六十四卦,并分別寫了卦辭。
河圖、洛書是中華文化、陰陽五行術數之源,漢代儒士認為,河圖就是八卦,而洛書就是《尚書》中的《洪范九疇》。河圖、洛書最早記錄在《尚書》之中,其次在《易傳》之中,諸子百家多有記述。太極、八卦、周易、六甲、九星、風水等等皆可追源至此。
《易·系辭上》有:"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之說。《周易》和《洪范》兩書,在中華文化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在哲學、政治學、軍事學、倫理學、美學、文學諸領域產生了深遠影響。作為中國歷史文化淵源的河圖洛書,功不可沒。2014年12月洛陽市的河圖、洛書傳說正式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河圖”、“洛書”與八卦之起源
《周易》起源于伏羲八卦,伏羲八卦又源于“河圖”、 “洛書”。到了宋代,大理學大家朱熹在其易學著作《周易本義》中,第一次把“河圖”、 “洛書”單列出來,并將其圖置于卷首,以九為河圖,十為洛書。后世多數學者認為朱熹之“河圖”、“洛書”源出于宋代道士陳摶,朱熹是演繹陳摶之說而成。朱熹對“河圖”、 “洛書”的發展過程有一個簡單的交代,說:“圖書之象自漢孔安國、劉欣、魏關朗子,明有宋康節先生,邵雍堯夫,皆謂如此,至劉牧始兩易其名,而諸家因之,故今復之,悉從其舊。” 朱熹如是說,但到了清代,學者黃宗羲、胡渭等對宋儒“河圖”、“洛書”說均提出反對意見。此后,“河圖”、“洛書”就成了學術界一個長期爭論不休的千載難解之謎。
千百年來,人們總是把“河圖”、“洛書”與伏羲、八卦以及《周易》聯系在一起,朱熹更是把河圖洛書置于易學著作卷首,大加推崇。中國古代的學者大多認為是伏羲受河圖啟發而創立八卦,《周易》又源于伏羲的八卦。那么八卦又是怎么回事呢?
從今天看,八卦不過是一些長線和短線組成的占卜符號,那么,是誰最早發明了這些符號?史書多稱伏羲發明了八卦。關于伏羲制作八卦,《易經·系辭下》有較為詳細地記載:“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作結繩而為網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 在那個天地洪荒的時期,伏羲常常站在黃河邊的坡地上,凝神觀看黃河和洛水交匯處形成的激流漩渦,河出圖,洛出書,天上的彩霞,地上的黃土,都能引發他的思考,天為什么是藍的,地又為什么是黃的,天、地和人、花草、蟲魚又是什么關系?經過長時間的思索,他用12條長線和24條短線進行排列組合,構成8種圖形,這些用長短不同的線條構成的圖案,就是八卦。伏羲氏又結繩制作網羅,用于捕魚和狩獵。這大概是從《離》善于附著像中得到了啟示。漢代學者劉歆在《漢書·五行志》中亦稱:“伏羲氏繼天而王,受河圖,則而圖之,八卦是也。” 漢代學者多宗從劉歆之說,認為伏羲創立八卦是受了河圖洛書的啟發。如孔穎達著《周易正義》稱“伏羲得《河圖》,復須仰觀俯察,以相參正,然后畫卦。” 宋代大儒朱熹不僅認為河圖洛書是河洛龜龍所獻,圣人所畫,是《周易》之源頭,而且把河圖洛書的圖式置于卷首。元代學者王申子在《大易緝說》也說:“伏羲之易本于河圖,河圖中宮天五地十,太極也。”至少自漢代以下多數學者都認可河圖是早在伏羲時代之前就已經存在了,圣人依此創立八卦。于是,人們便把河圖洛書與八卦、八卦與《周易》緊密連系在一起。為什么呢?這主要是因為八卦源于河圖洛書。
河圖之理
左旋之理
坐北朝南,左東右西,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為五行左旋相生。中心不動,一、三、五、七、九、為陽數左旋;二、四、六、八、十、為陰數左旋;皆為順時針旋轉,為五行萬物相生之運行。我們知道,銀河系等各星系俯視皆右旋,仰視皆左旋。所以,"生氣上轉,如羊角而升也"。故順天而行是左旋,逆天而行是右旋。所以順生逆死,左旋主生也。
象形之理
河圖本是星圖,其用為地理,故在天為象,在地成形也。在天為象乃三垣二十八宿,在地成形則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明堂。天之象為風為氣,地之形為龍為水,故為風水。乃天星之運,地形之氣也。所以四象四形乃納天地五行之氣也。
五行之理
河圖定五行先天之位,東木西金,南火北水,中間土。五行左旋而生,中土自旋。故河圖五行相生,乃萬物相生之理也。土為德為中,故五行運動先天有好生之德也。
陰陽之理
土為中為陰,四象在外為陽,此內外陰陽之理;木火相生為陽,金水相生為陰,乃陰陽水火既濟之理;五行中各有陰陽相交,生生不息,乃陰陽互根同源之理;中土為靜,外四象為動,乃陰陽動靜之理。若將河圖方形化為圓形,木火為陽,金水為陰,陰土陽土各為黑白魚眼,就是太極圖了。此時水為太陰,火為太陽,木為少陽,金為少陰,乃太極四象也。故河圖乃陰陽之用,易象之源也。易卜乃陰陽三才之顯也。
先天之理
什么叫先天?人以天為天,天以人為天,人被天制之時,人是天之屬,人同一于天,無所謂人,此時之天為先天;人能識天之時,且能逆天而行,人就是天,乃天之天,故為后天。先天之理,五行萬物相生相制,以生發為主。后天之理,五行萬物相克相制,以滅亡為主。河圖之理,土在中間生合萬物,左旋動而相生,由于土在中間,相對克受阻,故先天之理,左行螺旋而生也。又,河圖之理為方為靜,故河圖主靜也。
河圖之象、之數、之理、至簡至易,又深邃無窮。暫且論之。
河圖之數
1,天地之數:河圖共有10個數,1,2,3,4,5,6,7,8,9,10。其中1,3,5,7,9,為陽,2、4、6、8、10,為陰。陽數相加為25,陰數相加得30,陰陽相加共為55數。所以古人說:"天地之數五十有五",即天地之數為55,"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即萬物之數皆由天地之數化生而已。
2,萬物生存之數: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所以一為水之生數,二為火之生數,三為木之生數,四為金之生數,五為土之生數。六為水之成數,七為火之成數,八為木之成數,九為金之成數,十為土之成數。萬物有生數,當生之時方能生;萬物有成數,能成之時方能成。所以,萬物生存皆有其數也。
3,五行之數:五行之數即五行之生數,就是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也叫小衍之數。一、三、五、為陽數,其和為九,故九為陽極之數。二、四為陰數,其和為六,故六為陰之極數。陰陽之數合而為15數,故化為洛書則縱橫皆15數,乃陰陽五行之數也。
4,大衍之數:大衍之數50即五行乘土之成數10;同時也是天地之數的用數。天地之數55,減去小衍之數5得大衍之數50,其中小衍為天地之體數,大衍為天地之用數。所謂"大衍之數50其用49",就是用大衍之數預測的占筮之法:以一為體,四十九為用,故其用四十又九。
5,天干交合之數:河圖之數十,乃十天干之數也。交合之數為:一、六共宗,二、七同道,三、八為朋,四、九為友,五、十同德。正是萬物生存之數。所以甲己合為一、六共宗,乙庚合為二、七同道,丙辛合為三、八為朋,丁壬合為四、九為友,戊癸合為五、十同德。十天干經交合之后,化為天干交合之五行,將河圖五行之體化為天干五行之用。
6,六甲納音之數:天地之數55加上五行之數5,合化為60甲子五行納音之數。十天干之陰陽五行與萬物相交,同氣相求,同聲相應各發出12種聲音,無聲無音不計,按河圖北、東、南、西、中成象五位五行共60納音。乃天地五行聲音之數也。
7, 河圖洛書和二十八星宿,黃道十二宮對照圖
河圖洛書和二十八星宿有密切聯系,和西方的黃道十二宮也是相同自然規律的不同表述:
河圖洛書是《周易》的基礎,雖然東西方文化有差異,但是天上的天體運動都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