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萬年歷?
萬年歷,我國古代傳說中最古老的一部太陽歷。為紀念歷法編撰者萬年功績,便將這部歷法命名為“萬年歷”。而現在所使用的萬年歷,實際上就是記錄一定時間范圍內(比如100年或更多,本萬年歷可以查詢上至公元前850,下至2100年,將近3000年的萬年歷)的具體陽歷或陰歷的日期的年歷,方便有需要的人查詢使用,與原始歷法并無直接聯系。
什么是干支紀年?
干支紀年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紀年法。即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按照順序組合起來紀年。如甲子、乙丑等,經過六十年又回到甲子。周而復始,循環不已。我國傳統紀年法依舊沿用干支紀年。 需要注意的是:干支紀年是以“立春”做為一年的開始,而不是通常認為的“春節”。所以,不論是在起名、算命、看八字等的過程中,一年的分界線是“立春”,而不是“春節”,這個地方普通人容易搞錯。本站的所有測試,都將以“立春”作為年的分界線。
什么是老黃歷?
老黃歷是一種帶有陰歷和陽歷合歷,并配以周易天干地支的歷法,可以用來選擇出嫁、動土、出行、開張的吉日。在日常生活中用的非常廣泛,很多家庭每年都會準備一本老黃歷,用于查詢每日的宜、忌等信息。本萬年歷可以查詢從2009年1月1日起,至2015年12月31日止這段時間宜、忌等信息。老黃歷中一般關于宜、忌的敘述非常簡潔,部分不容易懂,這里列出常見的并做簡單的解釋:
祭祀:祭拜祖先神明或寺廟行規等事。
祈福:求神明降福或設醮還愿之事,亦稱祈福酬神。
出行:指外出遠門,旅游、出國考察參觀,多指初次出遠門。
出火:移動神位(香火)到別處安置。
理發:初生嬰兒首次剃頭或僧尼削發儀式。
修整手足甲:指初生兒首次修剪手足甲。
解除:沖洗清潔宅舍、解除災厄等事。
求嗣:向神明祈求后嗣(即子孫)之意。
塑像:寺廟之繪畫或雕刻神像人像。
開光:寺廟神佛像塑刻后,點睛供奉擇吉上座。
齋醮:設立道場祈求平安福報之意。
分居:指大家庭分家,各自另起爐灶。
進人口:收納養子養女之事。
沐浴:指沐浴齋戒之事。
會親友:訪問或接待親朋戚友。
納采請期:送結婚日期和完聘。
嫁娶:即男娶女嫁,舉行結婚慶典日子。
納婿:即男方落戶女方為婿。
定婚訂盟:即定親、結拜結盟兄弟之事。
裁衣合帳:裁制新娘衣服或裁制壽衣蚊帳等事。
冠笄:男女成年后,整容梳妝行成年禮之事,冠指男笄指女。
安床:結婚安置床位或搬移舊床再安置,若家有孕婦六甲胎神應合適。
拆卸:拆除舊建筑物。
修造:指陽宅增造與修理。
起基動土:指陽宅第一次開始動鋤興建。
伐木造梁:砍伐樹木制作屋頂梁。
豎柱上梁:豎立建筑物柱子和屋頂梁。
蓋屋合脊:制蓋房屋頂工作。
移居入宅:搬家移住所或遷入新居。
掛匾:懸掛各種匾額招牌。
開市:商鋪開張做生意或新年開張開工。
立券交易:訂立各種契約交易合同。
納財:商業進貨收帳貸款五谷入倉。
修倉:建造修理倉庫。
捕捉:撲滅農作物害蟲。
栽種納畜:種植農作物,買入家畜。
造廟:開始建造庵寺廟宇。
入廟登殿:廟宇落成奉請神明供奉。
安香火:堂上安供神明祖先香火之事。
開渠放水:開筑下水灌水入池之事。
塞穴洞:堵塞穴洞蟻洞(同埋葬塞穴)。
平治道路:修整道路。
修飾墻垣:裝飾、粉刷墻壁。
開生基合壽木:開造墳墓,制作棺材。
入殮:將尸體安放于棺材內和蓋棺。
成除服:穿上喪服或除去喪服。
除靈:焚化靈位等事。
破土:專指埋葬用的動工破土,與陽宅“動土”不同,破土屬陰宅,動土屬陽宅。
移柩:舉行埋葬儀式將棺木移出屋外。
啟攢:俗稱“洗骨”“拾金”,將先人的遺骨從棺中撿出移葬。
安葬:舉行埋葬儀式或稱“進金”。
謝土:建筑物完成后,所舉行的祭祀。陰宅稱“完墳”。
修墳:修理舊墳之事。